植物神經疾病的癥狀是什么?植物神經疾病怎么治療?

植物神經疾病的癥狀是什么?植物神經疾病怎么治療?

植物神經疾病

  發生于植物神經系統的疾病。植物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臨床常見的植物神經疾病和綜合征有下列幾種:

  1、血管迷走性暈厥。

  2、雷諾氏病。

  3、紅斑性肢痛癥。

  4、神經原性直立性低血壓。

  5、先天性巨結腸癥。

  6、面偏側萎縮癥。

  7、灼性神經痛。

  8、遺尿癥。

目錄

1.植物神經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植物神經疾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植物神經疾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植物神經疾病應該如何預防
5.植物神經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植物神經疾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植物神經疾病的常規方法

1.植物神經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植物神經系統支配內臟器官、內分泌腺以及汗腺等。根據解剖、生理及藥理學,植物神經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者是在大腦皮質及下丘腦支配下,相互拮抗、相互協調而進行活動的。在解剖上,植物神經又分為周圍和中樞兩個部分。
  周圍部分
  交感神經系統的節前纖維起于胸腰段脊髓灰質側角的神經元,從該處發出纖維與脊神經前根一起離開脊髓,經白交通支,大部分終于椎旁交感神經(這些椎旁交感神經節相互聯結,形成交感神經鏈),部分止于脊柱前方的腹腔神經節;然后,再由該兩種神經節發出節后纖維,一部分經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經,然后隨脊神經分布于血管、汗腺、平滑肌,大部分節后纖維組成神經叢,再分布到內臟器官內。
  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傳出支源于腦干(第Ⅲ、Ⅶ、Ⅸ、Ⅹ對顱神經)及骶髓灰質神經元,通過顱神經或脊神經終止于所支配臟器附近或其內的副交感神經節,再由該神經節發出節后纖維止于瞳孔、腺體、內臟、盆內器官等。
  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傳入纖維源于內臟,通過顱神經或脊神經感覺根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部分
  植物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包括大腦皮質、下丘腦、中腦和延髓的核以及脊髓的側角區。大腦皮質各個區有植物神經代表區,其位置在相應的軀體功能區附近或與之重疊,如運動區與相應支配區營養及血管的調節、眼區與流淚,舌區與流涎、第八區與瞳孔散大、枕區與瞳孔縮小,旁中央小葉與膀胱及肛門括約肌、島葉邊緣葉與內臟活動有關。
  下丘腦為植物神經重要的皮質下中樞,其中有廣泛的核群。下丘腦前方是副交感神經中樞。后方是交感神經中樞。下丘腦與糖、水、鹽、脂肪代謝、體溫、睡眠、呼吸、血壓調節等均有密切的關系。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是相互拮抗,同時又是相互協調的,都是處在大腦皮質總的調節影響之下的。交感神經興奮時,在循環系統出現心跳加快和加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在呼吸器官可見支氣管擴張;在消化器官表現腸蠕動減退,分泌粘稠唾液,胃腸運動和膽囊活動抑制,括約肌收縮增強;在泌尿生殖系統則見逼尿肌舒張、膀胱松弛、括約肌收縮,妊娠子宮收縮或未孕子宮舒張,射精;在眼部可出現瞳孔散大、睫狀肌松弛、眶部和上瞼平滑肌收縮。其他還見立毛肌收縮、汗腺分泌、促進糖原分解、腎上腺髓質分泌及抗利尿激素釋放等反應。副交感神經興奮的反應一般與上述相反,還可促進淚腺分泌及胰島素分泌。

2.植物神經疾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1、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是一種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為主的神經癥。以易于興奮又易于疲勞為特征,常伴有緊張、煩惱、易激惹等情緒癥狀及肌肉緊張性疼痛、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癥狀。

  2、消化道系統疾病:如淺表性胃炎等。

3.植物神經疾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1、血管迷走性暈厥:為反射性暈厥的一種,多發生于體弱的年輕女性。原因為精神或疼痛刺激,發病前常有頭昏眼花,面蒼白出汗,惡心腹部不適等先兆,數秒至數十秒鐘后出現眼黑,意識喪失而倒地。此時血壓下降,脈微弱,瞳孔散大,光反應減弱,肌張力減低,偶而遺尿~天后恢復可反復發作。

  2、雷諾氏病:常見于青年女性,典型發作可分期:缺血期肢端遇冷后皮膚發白發涼并感麻木疼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缺氧期肢端呈青紫色壓之消退伴疼痛持續數小時至數日;充血期皮溫上升色澤潮紅以后恢復正常。

  3、紅斑性肢痛癥:常見于男性青壯年。發作時肢端尤其是足劇烈灼痛,皮膚發紅伴腫脹,皮溫上升。長期站立行走或將雙足置于被內可使癥狀加重,如浸入冷水中則癥狀緩解。

  4、神經原性直立性低血壓:又稱姿位性低血壓。從臥位改變為直立位時血壓迅速下降引起頭暈,視力模糊,無力暈厥等腦缺血癥狀。多見于夏伊德雷格爾二氏綜合征。

  5、先天性巨結腸癥:主要見于男嬰生后不久即表現頑固性便秘并反復嘔吐,可自行緩解。腹部逐漸脹大,患兒極度消瘦。

  6、面偏側萎縮癥:表現為側面部組織的慢性進行性萎縮,多始于~歲男性,多見嚴重者可發展成偏身萎縮。

  7、灼性神經痛:常于外傷后發生,受傷神經分布區劇烈燒灼樣疼痛,伴出汗皮膚發紅發紫感覺過敏等。

  8、遺尿癥:多見于隱性骶裂或功能性因素。

4.植物神經疾病應該如何預防

  1、戒煙、不過量飲酒。

  2、患者可練習作瑜伽和太極拳等。

  3、每天堅持用干布摩擦身體以增強體質。

  4、要有適度的睡眠時間。不足或過多均不好。

  5、保持良好的心情,改善睡眠質量。

  6、洗浴和按摩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是要避免長時間的洗浴。

5.植物神經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檢查
  臥立試驗:平臥位計數1分鐘脈搏,然后起立后再計1分鐘脈搏。由臥位到立位脈搏增加10~20次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由臥位到立位若減少10~20次為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
  二、鑒別
  1、廣泛性焦慮:在廣泛性焦慮中,害怕和焦慮性預期等心理因素在植物神經興奮中起主導作用其它癥狀存在前后一致的軀體定位,可據此鑒別。感知形式障礙中可有植物神經癥狀,但與許多其它感覺和感受相比.既不突出也不持續,且癥狀并不總是歸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統。
  2、疑病性神經癥:基本特征是持續存在的先占觀念,認為可能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進行性的軀體障礙。病人的注意更多地指向潛在進行性的嚴重疾病過程及其后果,患者趨向于要求檢查明確其潛在疾病,害怕用藥及其副作用,常頻繁更換醫生尋求保證。

6.植物神經疾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男女各自注意自己身體上的微妙變化就可以進行預防和保健的。

  女性主要保證好月經的正常,就是健康的保證。男性要注意自己的脾胃,養好精血,充足物質,健康就會永遠伴隨。自我保健的方法:

  進入35-40歲的男女,都要開始注意自己的頭部保健。頭部的自我保健按摩,具有健腦寧神、開竅鎮痛、聰耳明目的功效,對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癥有較好的保健治療作用。

  一、關注:心理、情緒、壓力、晨勃、月經紊亂、血壓、血脂、血糖、痛風、大便不成形、肥胖等身體變化。

  二、保健方法

  1、平靜呼吸:坐位,腰自然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舌舔上腭,收提二陰,牙關閉合,全身自然放松,靜心安坐2分鐘。

  2、運太陽:將雙手拇指指腹放在太陽穴處,進行前后運轉,10次。

  3、拽耳朵:將雙手五指分別放在同側耳廓上,各指分別拽住耳朵向各個方向拉拽。隨呼吸進行,吸氣拽,呼氣松。適當用力拽10下。

  4、手摩面:將雙手相互搓熱,然后分別將手掌心放在同側顴骨處,輕輕摩揉面部,操作10次。

  5、揉百會:用手中指指腹放在頭頂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20下。順時為補,逆時為瀉。高血壓用瀉法。氣虛用補法。

  6、按風池:將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其余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10下。

  7、叩牙齒:上下牙齒適度叩打,每次10下。

  8、轉舌頭:將舌頭在口中進行運動,舌尖頂上腭,頂頂左,再頂右,再頂下,來回做20下,運動中口中產生的唾液緩慢咽下。

  9、壓耳孔:將兩手食指指尖插塞入同側耳孔,輕輕震動10余次后猛力外拔,反復操作10~20次。

  10、多梳頭:雙手呈爪狀,放在同側眉部上方,適當用力從前額梳推至頭后部,連續做10~15次。

  11、按摩臍下四穴: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用中指、食指無名指、小指抵這四個穴位,同步進行按摩,順逆皆做,進行保健。柔和舒適的揉動,順逆各50下。中極在臍下4寸關元在臍下3寸石門在臍下2寸氣海在臍下1.5寸強壯腰脊,保健要穴。

  以上方法,每日早晚各做1次,操作前應將面部和雙手洗凈。

7.西醫治療植物神經疾病的常規方法

  1、血管迷走性暈厥:發作時宜取平臥位下肢抬高一般均可蘇醒。

  2、雷諾氏病:治療可用血管擴張藥。

  3、紅斑性肢痛癥:治療可用血管收縮藥有報道用苯噻啶有效。

  4、神經原性直立性低血壓:可試用消炎痛心得安等藥物。

  5、先天性巨結腸癥:唯一治療方法為切除狹窄的腸段。

  6、面偏側萎縮癥:無特殊治療。

  7、灼性神經痛:可服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治療。

  8、遺尿癥。